5月9日荣药论坛:北京大学杨振军教授、复旦大学黎占亭教授学术报告预告

来源:药学院发布时间:2019-05-02
浏览次数:3137

     报告一:

     讲座题目:异核苷修饰及中性胞嘧啶核苷脂质材料包载递送核酸药物研究

     讲座时间:5月9日(周四)下午1:30-3:00          

     讲座地点: 新教12楼1202室

     主讲人:北京大学 杨振军 教授

     讲座内容介绍:

     利用D-/L-异核苷(IsoNA)修饰siRNA及核酸适配体,提高了基因沉默效率或靶蛋白结合力,更清楚理解核酸蛋白选择性识别及结合模式,构建了核酸适配体修饰物介导的几种更高效的体内外肿瘤靶向检测和治疗制剂;以胱氨酸骨架阳离子脂质体包载双肽-siRNA缀合物,能够以避开溶酶体降解途径跨膜转运,发现在此基础上的基于酸敏感PEG及cRGD的制剂体内肿瘤靶向性明显提高。近期设计、合成了基于核苷碱基的中性脂质材料(DXCA),特别是中性胞嘧啶核苷脂质材料,发现其能够以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转染反义核酸及G-四链体核酸适配体入胞; 在低浓度给药情况下,发现了更高活性的反义核酸磷硫代修饰物及可以选择性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生长的核酸适配体修饰物,在核酸药物及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反义核酸;siRNA;核酸适配体;核苷碱基质材;包载;转染

     主讲人介绍: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1987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获该校药物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起任现职。曾任药物化学系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化bbin电子物学流动项目主任,现担任中国化学会化bbin电子物学和化学教育两个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兴趣及成绩:(1)反义寡核苷酸和siRNA药物的化学修饰和新型靶向制剂;(2)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疾病检测新技术;(3)环核苷酸类信使分子化bbin电子物学研究;(4)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利用异核苷修饰、中性核苷脂材包载递送功能寡核苷酸(反义核酸、核酸适配体和siRNA)及作用机制与成药性研究;含氟环二核苷酸可控合成及免疫活性化bbin电子物学研究;及核苷及其单磷酸酯类抗病毒药物等,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发表研究论文130多篇,申请和授权专利18项,其中国际PCT专利申请2项,负责科技部新药重大专项、973项目课题、重大863项目课题、自然基金委重点课题子课题和面上课题多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报告二:

     讲座题目:水溶性超分子有机框架:结构构筑与药物输送功能

     讲座时间:5月9日(周四)下午3:00-4:30          

     讲座地点: 新教12楼1202室

     主讲人:黎占亭 教授

     讲座内容介绍:

     长期以来,对孔材料的研究局限在固相和表面。2013年以来,我们与合作者基于有机分子自组装策略,以疏水作用为驱动力,首次在水中构建了均相周期性纳米孔阵列-超分子有机框架(Supramolecular Organic Framework, SOF)。作为一类正离子型非常规超分子聚合物和可溶性纳米孔道材料。SOF具有疏水空腔,对负离子型客体和疏水性有机分子具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并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功能。例如,SOF吸收负离子杂多酸可以促进对质子还原产生氢气反应的催化,对负离子和疏水性药物及核酸的吸收可以实现药物和核酸输送,并具有纳米粒效应。这一新的输送策略省去了脂质体和很多其它纳米粒输送体系的复杂的包埋或负载过程,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平台型技术,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主人介

     黎占亭,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92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陈庆云院士)。1994-1995年在University of South Denmark做博士后,2000-2001年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访问学者,1996-2010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2000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研究兴趣及成果:超分子化学和药物输送材料研究。迄今为止,已J. Am. Chem. Soc., Chem. Rev., Angew. Chem. Int. Ed.等优秀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编辑出版中英文图书3部,培养毕业博士60余人。现兼任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机化学》副主编。2015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获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