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绿色制药前沿论坛”第四十一讲预告

来源: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时间:2018-12-07
浏览次数:3455

题目:基于一氧化氮的药物研究新策略

主讲人:黄张建                                      

时间: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14:00-15:00

地点: 邵科馆一楼圆廊会议室

讲座内容简介:

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氮(NO)在哺乳动物体内心血管、神经、免疫等多个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NO相关生理、病理学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O供体药物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之一。NO具有 “双刃剑”作用的特点:通常低浓度、生理量的NO(pM-nM)通过经典NO-sGC-cGMP通路发挥舒张血管、细胞保护等作用;而高浓度的NO(?M-mM)则可与活性氧(ROS)反应生成活性氮(RNS), 对蛋白、脂质以及DNA进行硝化和/或亚硝化,产生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除上述“量效”关系外,“位效”,即NO是否选择性释放至病变及相关部位发挥作用,也是决定其治疗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NO相关药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就是如何可控地释放适量NO到特定组织产生治疗作用而不影响其它组织,即如何“定位”和“定量”释放NO以发挥其治疗作用,抑制或减少其不良反应。围绕上述关键科学问题,黄张建课题组系统性地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定量”和“定位”释放潜力的NO供体化合物,其中一些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抗耐药肿瘤和/或抗肿瘤转移的活性。此外,申请人还研究了经局部给药的、具有选择性作用的NO供体化合物,它们能够缓慢释放适量的NO,有望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疾病。


主讲人简介:

黄张建,男,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8),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支持计划获得者。

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导师是张奕华教授。2009-2012年在加拿大的艾伯塔(Alberta)大学从事博士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是Edward E. Knaus。2012年年底作为引进人才,回到中国药科大学工作。

黄张建主要研究方向为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氮相关药物以及心脑血管创新药物研究。发表第一或通讯的SCI论文40余篇,在药物化学领域一区杂志J Med Chem上发表13篇;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1篇,另外在Chem Sci, Org Lett, Chem Commun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已获授权6项,申请PCT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子任务1项;2014年获得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14年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核心成员,2016年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在新药开发方面,主持研发的1类抗缺血性脑卒中候选新药已实现成果转化,系统、全面的临床前研究正在由企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