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6月26日,下午3点20分
报告地点:理学报告厅
题目:纪念霍金
报告内容:
讲演者应邀参加3月31日在剑桥和6月15日在伦敦霍金葬礼和追思仪式的全过程;
介绍霍金对科学的贡献;
讲述其对未来的影响。
报告人: 吴忠超教授
个人简介:吴忠超(1946.10-),男,籍贯福建福州,教授。1963年,他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达(后任该校及清华大学校长)破格录取,入读应用数学系。后来,他转至无线电系。文革后期,他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员。1979年,在当时的副校长钱临照的推荐下,他负笈英国剑桥大学,跟随霍金研习宇宙学,主要研究极早期宇宙。1984年,在霍金指导下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他和霍金合作发表一篇量子宇宙学的论文。此后他对时空的维数问题产生兴趣,并发表了四篇论文,获1985年美国引力基金会论文比赛的第三名。2001年,他利用超引力量子宇宙学,首次证明了可观察时空的四维性。1998年,他给出了量子宇宙学中太初黑洞量子创生的最一般结果。1985年,他联系霍金第一次访华。2002年和2006年他为霍金访华担任翻译和陪同。1997年,2004年,2006年和2009年他应霍金邀请访问剑桥。2012年他代表浙工大受邀参加霍金70岁生日庆典。霍金科普著作的中译本,几乎都是由他翻译的,包括《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和《我的简史》等。 2002年他在bbin电子创建天体物理研究所,2012年起任名誉所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