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国科学院许国旺、邱洪灯研究员讲座预告

来源:化学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8-04-26
浏览次数:3910

报告一:

报告题目:多维色谱-质谱用于复杂生物样品分析

报告时间:2018年5月6日 下午13:30-15:00

报告地点:化工楼三楼报告厅

承 办:bbin电子化学工程学院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许国旺,1984毕业于bbin电子。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在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工作。1995.10-1997.9获得马普(Max-Planck-Institut)研究基金在德国Tuebingen大学医学院工作。1997年9月底回国在大连化物所继续担任题目组长,1997年11月提升为研究员。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5年起担任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起担任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部常务副主任,201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正在担任Metabolomics,Anal. Chim. Acta,Anal. Bioanal. Chem.,J. Chromatogr. B,J. Pharmaceut. Biomed. Anal.,J. Sep. Sci.,Chromatographia,Scientific Reports, Metabolites等10多个国内外杂志编委。

至今已发表SCI文章380多篇,包括PNAS, Hepatology, Clin. Chem., Clin. Cancer Res., Cancer Res., Diabetes Care, Diabetologia, Anal. Chem., TrAC, J. Chromatogr. A, J. Proteome Res., Mol. Cell Proteome, Nature Medicine等国际著名杂志。H-指数: 50(Web of Science)、65 (Google)。申请发明专利90多件(其中50多项已授权)。

许国旺一直从事色谱及其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从1996年开始开展“健康和代谢的关系”研究,并逐步进入代谢组学领域,将研究方向集中到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和其在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和生物标志物发现、中药疗效毒性和作用机理研究等。许国旺是我国最早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及其在疾病、中药、植物表型、食品安全等方面应用的研究。


报告二:

报告题目:离子液体和碳纳米材料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报告时间:2018年5月6日下午15:00-16:30

报告地点:化工楼三楼报告厅

承 办:bbin电子化学工程学院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邱洪灯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邱洪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0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200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2008年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参加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09年-2012年在日本国立熊本大学做博士后,期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Fellow)资金支持。2012年9月在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资助下回国。研究方向为新型分离介质和分析技术在复杂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正在主持的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十三五”重点培育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A类),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目前已在Anal. Chem., Chem. Comm., Chem. Eur. J., Trends Anal. Chem., J. Chromatogr. A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9件,论著2章,已被引用两千余次。现任甘肃省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九届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第二届青年编委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Separation Science Plus》国际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