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煤基能源化工进展与展望》、《基于氢化物储氢反应的能源储存转化研究》、《Life extension and repair of steam turbine rotor discs via friction hydro-pilar processing》、《浅议化工机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讲座时间:2016年10月28日13:30-16:10
讲座地点:机械楼A810
主 讲 人:王辅臣教授、张早校教授、James教授、凌祥教授
主讲人简介:
王辅臣: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选,国家能源局煤炭清洁利用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化工学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能源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Energy》、《燃料化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等学术期刊编委。王辅臣教授长期从事煤炭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和参加的国家973、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省部级项目10项。曾先后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项。授权专利7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50余篇,出版《煤炭气化技术》、《石油焦气化制氢技术》专著2部。
张早校: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热力学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工化学工程设计技术中心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工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王宽诚育才奖入选者,《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化工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张早校教授长期从事温室气体减排工艺及装备关键理论技术、热泵与节能新技术、过程装备测控技术、过程节能与优化理论及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曾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科研成果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过程控制装置及系统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化工工艺学》等专著5部。
Neil James:英国普利茅斯大学(Plymouth University)教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76年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84年于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获冶金和材料科学博士学位。担任谢菲尔德海兰姆大学(Sheffield-Hallam University)、西南交大(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南非曼德拉大学(Nelson Mandel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名誉教授,英国材料、矿物与采矿委员会委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等学术期刊编委。
长期从事结构完整性的设计,涵盖疲劳和断裂、残余应力、疲劳寿命预测等领域。系统研究了疲劳设计方法,通过确定机器设备、结构的失效机理和原因来进行冶金评估、疲劳寿命和断裂韧度测试等研究。以其在故障分析方面的卓著经验,完成了140余份报告的研究分析,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130余篇。
凌祥: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换热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过程强化与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紧凑式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特种表面处理技术、特种连接技术(钎焊、扩散焊)、高温蠕变损伤与断裂等科学研究。曾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发明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国外(美国和欧盟)授权专利2项,发明专利授权19项,申请国家软件版权注册1项,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